- 点击量:32
- 来源:
- 发布时间:2025-09-19
当成都高新区的某 LED 企业研发车间里,一块曲面屏自动识别路人身份并推送定制化广告时,“AI+LED” 的融合革命已在成都显示屏产业悄然爆发。作为全国 LED 产业重要集聚区,成都凭借在人工智能、电子信息领域的技术积淀,正推动 成都LED显示屏从 “被动显示载体” 向 “主动智能交互终端” 转型,而这场转型背后,藏着产业突破的三大 “风口”。
一、技术融合:AI 让 LED 屏拥有 “感知与思考能力”
“传统 LED 屏就像‘不会说话的广告牌’,而 AI 的加入,让它变成了‘能察言观色的智能管家’。” 成都某光电科技公司技术总监陈工指着实验室里的样品屏解释道。该公司研发的 “AI 视觉交互 LED 屏”,通过集成摄像头与 AI 算法,能实现三大核心功能:
• 精准用户识别:自动分辨路人的年龄、性别、情绪状态,比如在商场屏幕前,对年轻女性推送美妆新品,对带孩子的家长推送亲子活动;
• 动态内容适配: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屏幕亮度与色彩,阴天时亮度提升 30%,避免反光看不清,晴天时自动降低能耗;
• 实时交互反馈:支持手势控制与语音指令,用户挥挥手就能切换屏幕内容,说出 “查询天气” 即可触发信息显示,无需触碰设备。
这种技术融合已在成都落地应用。2024 年初,春熙路某商圈换上了 12 块 “AI+LED” 智能屏,试运行 3 个月后,广告点击率较传统屏提升 210%,能耗却降低 28%。“以前屏幕内容要人工定期更换,现在 AI 根据客流数据自动优化推送,效率翻了好几倍。” 商圈运营负责人表示。左侧为智能屏识别路人并推送定制广告的实景(标注 “年龄识别”“情绪分析”“定制推送” 功能标识),右侧为后台数据对比表(传统屏 vs AI+LED 屏:广告点击率 1.2%→3.7%,能耗降低 28%),底部附技术原理示意图(摄像头采集→AI 算法分析→屏幕动态响应)。
二、场景破圈:从 “商业显示” 到 “全场景智能终端”
过去,成都 LED 显示屏的应用集中在商业广告、舞台演出等领域,而 AI 的加入正推动其 “破圈”,渗透到智慧交通、智慧社区、智慧医疗等多元场景。
在成都天府国际机场 T3 航站楼,“AI+LED” 组合打造了 “智能导视系统”:LED 屏结合 AI 导航算法,能实时识别旅客的航班信息(通过扫描登机牌或人脸识别),自动生成最优登机路线,还会提醒 “前方安检口排队时长 15 分钟,建议加快步伐”;遇到旅客咨询,屏幕通过语音识别技术直接解答 “充电宝能否带上飞机”“转机柜台在哪” 等问题,减少人工服务压力。
而在成都某智慧社区,“AI+LED” 屏成了 “社区服务站”:居民刷脸即可查询水电费、物业通知,AI 还会根据社区老人的出行规律,在屏幕上推送 “今日降温,记得添衣” 的温馨提示;遇到陌生人闯入,屏幕自动联动安防系统,抓拍画面并推送至物业后台,提升社区安全性。
成都某 LED 企业总经理王总透露,2023 年公司 “AI+LED” 业务营收占比仅 8%,2024 年上半年已飙升至 35%,“以前客户只问‘屏幕清晰度怎么样’,现在都在问‘能实现哪些智能功能’,场景需求的爆发式增长,是最明显的风口信号。”
三、产业升级:构建 “AI+LED” 生态链,成都的优势与挑战
成都要抓住 “AI+LED” 风口,既有独特优势,也需突破瓶颈。从优势来看,成都拥有 “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” 的支撑:高新区聚集了华为、腾讯等 AI 企业,能为 LED 屏提供算法支持;电子科技大学、四川大学等高校持续输出 “AI + 光电” 复合型人才;政府还出台了《成都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》,明确对 “AI + 硬件” 融合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补贴,这些都为产业转型铺路。
但挑战同样存在。目前成都 LED 企业中,中小企业占比超 70%,多数缺乏 AI 研发能力,只能依赖外部技术合作,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。“有的企业只是简单在 LED 屏上加装 AI 模块,却没有真正打通数据交互链路,沦为‘伪智能’。” 陈工坦言。此外,AI 算法的版权问题、用户数据隐私保护,也成了行业发展的 “绊脚石”。
为破解难题,成都正推动 “AI+LED” 产业联盟成立,已有 23 家 LED 企业、8 家 AI 公司、3 所高校加入,计划共建共享 AI 算法库,制定行业标准。“未来不是单一企业的竞争,而是生态链的比拼。” 产业联盟负责人表示,成都的目标是在 2026 年前,培育出 3-5 家 “AI+LED” 领域的全国领军企业,形成千亿级产业规模。
当 AI 赋予 LED 屏 “智慧大脑”,成都LED显示屏产业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。从技术突破到场景落地,从单打独斗到生态共建,这场 “AI+LED” 的革命,不仅将改变 LED 屏的形态,更将重塑成都在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中的竞争格局。而对于企业而言,唯有抓住 “智能交互”“场景创新”“生态协同” 三大核心,才能在风口之下,真正 “照亮” 未来。